2013年9月15日

在 Google 搜尋玩英文

〔2013-09-15 補充:這些卡片在英文版 Google 搜尋才會出現,臺灣的朋友連 http://www.google.com/?hl=en&gl=us 就可以了。〕

今天上網閒逛看到不認識的詞 "livening",一時興起 google 了一下,沒想到在一般搜尋結果之上出現了一張 Google Now 風格的卡片,內容是 "liven" 這個詞的解釋。


引起我注意的是卡片下方大大的下箭頭,很好奇,除了詞典解釋還會有什麼呢?就點了下去。會讓我注意到還去點的,算是成功的 UI 設計吧。

出來一格翻譯,可以選要譯到哪個語言,嗯,不錯,但我有 Chrome 的 Google dictionary extension 和 translate.google.com 都不用滑鼠點擊就能翻譯,應該不會用這個吧。

意外的是最後一格...

2013年9月8日

社交網路奇觀:大企業 v.s. YouTuber


今天在 YouTube 聽歌時聽到這個廣告。

汽車電影院是美國文化的一部分,上面的 YouTube 影片說還有 368 家,可是如果不升級到數位,明年就沒電影播了。

其中一家頭髮都白了的老闆說,升級需要美金 8 萬多元,10 - 15 年才賺得回來。言下之意,恐怕是不會去升級了。

有意思的是,日本車廠 Honda 站出來了,他們要捐 5 組數位設備,請網友做四件事:
  1. 票選受捐的電影院、
  2. 捐錢給汽車電影院基金、
  3. 去汽車電影院看電影、
  4. 在社交網路上宣傳「汽車電影院缺錢升級」這件事。
剛看完這個企業想為保存文化努力的影片,感覺很好。

還記得三星資助三太子出國的事嗎?先不論後來工讀生的風波,在事件剛開始的時候,不少網友對三星有巨大的好感。從外來企業品牌行銷的角度來看,出力保存本土文化是能打動人心、提升品牌認同的。

但是汽車電影院這個美國文化式微是長年以來的老問題,而它之所以即將被摧毀還是美國大企業搞的,畢竟推動電影數位化的是好萊塢片廠。升級費用總共三千多萬元,如果七八家大片廠願意攤一下,根本不是什麼錢,怎麼會輪到民眾有錢出錢、有力出力?還是個賣車的外商站出來號召?

明眼人都看得出來這裡面的對價關係不對等,恐怕只有對汽車電影院很有愛的人才會去推。

宣傳片是 8/9 傳上 YouTube 的,我就在 Twitter 上查了一下 #ProjectDriveIn 和 #SaveTheDriveIn 這兩個井號標籤(hash tag)的推數。


5563 個 #SaveTheDriveIn 推中有 3071 個是
Drive-ins will vanish if they don't go digital by Dec 31. RT and help #savethedrivein http://projectdrivein.com/vote_96  via @Honda
這種投票後的分享,還有 173 個是 Honda 回覆別人的推,扣掉剩 2319 個,#ProjectDriveIn 的推扣掉 Honda 回覆後有 2085 個。如果把這些都當作自發的推和轉推,就是 4404 個推。

Honda 花 40 幾萬美金買數位播放設備,再加上不知多少的行銷費用,30 天得到 4404 個推。

隨便找一個今天的熱門井號標籤 #YouTubersAreTheBest,四小時就有 4500 個推。查了一下,看來是 @PointlessBlog 這位有 622,527 人追推、1,230,563 人訂他 YouTube 頻道的老兄發的推。

Honda 這個資產 11 兆日元的巨大企業、花了至少 40 萬美金行銷,被一位不花錢的人氣 YouTuber 完勝。

難怪有人說社交網路時代的行銷是門學問。